毛主席:成败的1个根本能力

毛主席:成败的1个根本能力


周恩来:“毛主席当着他的意见没有被大家接受时,他就等待,有机会他就又讲

,又教育,又说服。”这种等待,就缩小了不一致,把不一致限制在一个较小的

围、而不是全面彰显不一致。

对于绝大多数政治家来说,永远是“和什么一致”更重要。对于绝大多数个人来说,

永远是和什么一致最重要,一个人的坎坷和顺利,几乎都来源于对这个问题的选择、

来自于这个与什么一致的能力。

成败的1个根本能力

01一致的对象决定成败

和什么一致?和什么不一致?这两个问题,是政治家思考的两大中心问题。进而,

政治家的中心能力就是和什么一致的能力。甚至,决定一个人坎坷困苦的,也是和什么一致和什么不一致的问题。

比如,

毛主席:戴高乐掌握了民族独立的旗帜,掌握了反美的旗帜,而法共则去欢迎艾森豪威尔,为肯尼廸流泪,所以

戴高乐上台,倒不了。苏加诺也是大资本家,但他掌握了反美和民族独立的旗帜,所以他能维持。而印尼共产党

就把这些接过来。希特勒上台后,宣布废除凡尔赛条约、收复失地,抓民族独立的旗帜,德国共产党台尔曼未表

态,失败了。

这里,毛主席没有提到个人能力、个人经验、个人本钱,决定一个政治家倒与不倒的,只有一个能力——和什么

一致、和什么不一致。这个能力决定了政治家能否屹立不倒,一致错了对象,那么政治家就会失败。

比如,

游击战争与民众——没有政治目标,必然使游击战争失败,游击战争的政治目标如果不与民众的政治目标相一致,

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、参加、帮助与配合行动,也就必然失败。

这里,游击战争的政治目标必须与民众的政治目标相一致,否则就会必然失败。也就是说和什么对象一致,是压倒

了能力、装备、资源等等所有各种因素。一致的对象对了,那些东西就会从“没有”走向“有”。

比如,

毛主席:打个比喻,人民就像水一样,各级领导者,就像游水的一样,你不要离开水,你要顺那个水,不要逆那个

水。这个“顺”,就是和它一致。而人民,则是一致的对象。

孟子: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,得乎天子为诸侯,得乎诸侯为大夫。


也即和百姓一致,所以能成为天子;而与天子一致,可以为诸侯;而与诸侯一致,则可以为士大夫。

1)一些政坛长青树、三代元老,其实他们解决的就是和谁、和什么一致的问题,故能长青不倒。

2)所有的末代皇帝,都是因为一致的对象不再是皇帝,当大家都不再与其一致,而改为向另一个人(或另一些人)

一致,也即一致的对象转移成了别人,故失其位。而若一致的对象出现了多个人,也就出现了多个军阀割据的局面。

问题:什么决定一个人的成败?

所以,上位者要保证自己和什么一致,这个一致对象,就决定了他的风险的大小、权位的巩固还是崩溃。

甚至,对于个人,和什么一致,决定了自身的成与败,决定了他的顺利和困难。这个结论对于个人升迁,简直是不

言自明的。

成败的1个根本能力

02和什么一致压倒和什么不一致

问题:和什么一致重要?还是和什么不一致重要?

因为“不一致”会导致分歧,分歧会变成矛盾,所以“和什么一致”就远远的压倒了“和什么不一致”。除非想制

造和树立敌人,才会强调"和什么不一致",否则任何时候,"和什么不一致"都是要隐藏、都是要遮掩的。

比如,

斯大林:在以前,我们认为最首要的问题是要弄清楚 俄国各民族无产者之间一致的地方在哪里,他们之间的共同点

是什么, 以便在这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俄工人的集中的政党。

只有基于共同点、基于一致的东西,才能建立起一个团结的政党。所以,对于共同点、一致点的探求,就成为一个政

党极端重要的内容。

比如,

毛主席:在党内将全党党员范围于一个共同目标与共同方法之中,统一其趋向而整齐其工作。其怀挟个人之目标及方

法者,以与此共同之目标及方法不相容之故,乃逐渐归于淘汰。

可见,毛主席和斯大林都持类似的看法,这就是建党的办法、也是建党发展的过程。

而在不一致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出来的东西,会巩固分离和分裂。

比如,

斯大林:当“我们”已成为联邦主义者的时候,引起我们注意的却是一个新的最主要的问题:要弄清楚俄国各民族的

无产者之间有什么不同, 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,以便在“民族差别”的基础上建立各个民族的 政党。

所以,当一个东西,是基于差别建立的,就会留下隐患,造成一种不团结的基础。

所以,反过来又证明,必然要专注于和什么一致。

在我们个人生活中,如果我们专注于和对方的不一致,就会发现种种不顺,各种抬杠、然后造成各种对立和不友好。

反过来,我们的说话和行动只专注于和对方的一致,就会和对方处得开心。

所以,如果我们要和对方为敌,就去找不一致。我们要和对方交朋友,就要去找、突出和对方的一致。

“不一致”发展出来的是对立的恶果,“一致”发展出来的是统一的好果。

03相同是一种比较,一致是一种动作

和什么一致是一个动作,寻找相同点是一种比较。通常我们所说的求同存异、寻找共同点,这是相对被动的,是对现

状的被动追认。而和什么一致,此时就会出现一个第三者,即我方和对方都与这个第三者一致,这里就会有更大的空间。

比如,

毛主席:假如它联日反共,它就要扮演弗朗哥的角色,像在西班牙那样,那就要跟中国革命力量打一场内战。假如黄埔

集团决心抗日,它就必须扩展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,从而它必须接受中共的纲领。因此,它也不能阻挠共产主义运

动的发展。不管它怎样做, 中共的影响都会增长。

这就是使我方与该主张纲领一致,通过这种一致动作,就使自己获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,不管对方如何选择,己方的影

响力都会获得增长。

所以,和什么一致,这是个动作,就使自己获得了发展、同时也改造了自身。

比如,

这个军队也不是一开始就像现在的情形,它也曾经过许多的改造工作,主要地是肃清了军队内部的封建主义,实行了官

兵 一致和军民一致的原则。

通过政治领导军事,就实现了官兵一致和军民一致,所以,政治就是和什么一致的问题。通过回答和什么一致这个问题,

就从旧军队里创造出了新型军队。

结论——通过和什么一致的动作,这是一种创造和解放的办法。

成败的1个根本能力

04每个问题,都该问问与什么一致

对每个问题,都该问问与什么一致,带着这种思考,就可以使自己的工作、社交,获得极大的解放,而不固守自己的束缚。

第一个优先——和必然性一致。

这个原则,是压倒一切的,比如,

毛主席:不管决战胜败如何,太原与整个华北都是危如累卵。个别同志对于这种客观的必然的趋势,似乎还没有深刻认识,

被暂时情况所诱惑。如果这种观点不变,势必红军也同阎锡山相似,陷入于被动的、应付的、挨打的、被敌各个击破的境

遇中。这就是和必然性一致,如果一件事情是必然的,那么就要想法和其一致。

比如,

西汉陈平吕后临朝,欲封吕氏外戚为王,王陵援引刘邦白马之盟而强烈反对,陈平和周勃却赞成。

退朝后,王陵责备陈平、周勃,说:“当初与高帝歃血为盟的时候,你们难道不在场吗?如今高帝驾崩,太后临朝,想封

吕氏为王,你们却讨好太后,背弃盟约,有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?”陈平、周勃说:“在朝堂上力争,我们不如您,但保

全社稷、安定刘氏后裔,您就不如我们了。”

这就是一种在必然性下的智慧,和必然性一致,无关节操道德,这是排第一位优先的。和最强者一致,本身就是一种对最

大必然性的顺应。

第二个优先——和大多数一致。

通过和大多数一致,就避开了以少敌众的劣势地位,只有和大多数一致、才能反对少数。所以,这是这正是反对少数的办法。

如果既不能与必然性一致,也不同与大多数一致,那么很可能的下场就是孤立和失败。

因为政治家的核心能力是与什么一致,所以,在国际政治形势中,就会发现似乎我们国家帮助的国家,有时候会背叛我们

,这里面需要想明白的是,

1)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他们在和中美间选择与我们一致。

2)而是他们在中美以外的关系中,与我们一致,这个目标才是我们追求的。

和大多数一致,本身也是一种对最大必然性的顺应。

在我们个人的事情中,比如,和老婆争执 ,到底是与道理一致呢?还是与老婆的情绪一致呢?与道理一致的,就是个直

男;和老婆的情绪一致的,就是一个暖男,这里,就看我们自己是要做一个直男还是暖男了。事情上,也是服从哪个必

然性的问题——言论上的道理只是言论上的必然性,是一种设想;而情绪上是马上化成行动的一种必然性,是一种实际。

比如,和上司争执,也是站队一致在立即的必然性上,站队一致在大多数上。

比如,市场里的产品和服务,本身就是和用户需求的一致,当然如果存在一种必然性,就是先和必然性一致,然后再和

大多数一致。

成败的1个根本能力




  • 评论列表: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Powered By Z-BlogPHP 1.7.3

深圳seo|深圳seo顾问|免费提供seo方案|seo优化